曼联0-1阿森纳:除了库尼亚,曼联还应该看到什么?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08-19 19:14:18阅读次数:0

这一期,我们来看一下曼联对阵阿森纳这场比赛的一些细节内容。

这场比赛,阿莫林在谢什科到队不久的客观情况下,依旧选择了无中锋的战术来面对阿森纳,人员上的不同选择,无非就是左中卫和右翼卫使用了达洛特和卢克-肖。

严格来说,这场比赛确实是库尼亚代行中锋职责,而他和姆贝乌莫、芒特的职责显然不同,库尼亚在接球时更多选择回撤,长球则交给姆贝乌莫和芒特来冲击:

图片

图片

这也是库尼亚在比赛中的这一脚射门的来源:

图片

不过在细说库尼亚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的问题。

本场比赛,导致曼联0-1不敌对手的这个角球中,布鲁诺有着清晰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就是球员带着前场和进攻思路来到后场处理球的典型毛病,你可以看到布鲁诺在接球前和接球之后,都有向前观察的动作:

图片

然而这是在禁区内,相较于关心由守转攻,首先需要保证安全,于是两次观察后无法起脚,对手已经逼到脸上,只能是勉强传给队友,导致了之后的角球送出:

图片

而这个角球也有必要说一下。

从底线后的特写镜头可以看到,巴因迪尔的身前就是一直在进行干扰的萨利巴,而萨利巴的身前,则是芒特:

图片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门将和防守球员之间的配合问题。

如果巴因迪尔觉得自己足够强壮,哪怕在受到干扰、失去平衡的情况下,也有足够的上肢力量把球清出去,那无所谓。

但是,如果巴因迪尔自己和大家都觉得他容易被对手干扰,那么在这一球里,芒特就不应该在萨利巴的身前防守,而是应该在他的身后,然后在皮球开出的一瞬间,尝试着将萨利巴推离门将,从而给巴因迪尔制造更大的空间。

所以在这次防守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芒特在这一次防守当中完全无用,甚至还间接帮助萨利巴,增加了巴因迪尔的防守难度:

图片

本质上,这就是一次替补门将指挥防守球员时出现的错误,尤其是对于身前的芒特,巴因迪尔没有做出正确的防守指示。

而在上赛季,在联赛杯对阵热刺的这场比赛里,巴因迪尔就已经出现类似的问题了:

图片

除了布鲁诺和巴因迪尔连续犯错,导致曼联丢球之外,布鲁诺在这场比赛也有别的问题。

比如这次防守,被打到身后之后,全程落在球后,没有重新加入防守,也没有赶回到防线身前的位置:

图片

图片

包括这次在反击战的回追,也比卡塞米罗先行松懈掉了:

图片

尤其是这次一锤子防守的动作,完全不是一个中场球员的思路:

图片

图片

当然了,比赛最后时刻让比分没有变成0-2,布鲁诺则做出了清晰的防守贡献,这是一个反例:

图片

但是问题在于,作为一名前场球员,无法次次参与防守倒是勉强可以理解,但作为343的中场球员,你就不能出现类似的问题,每一球都要回追,每一球都要防到底,每一球都不能放弃,然后把防守职责轻易甩给后卫们。

所以在这个赛季,在三叉戟势必会成形的大背景下,布鲁诺一定要尽快适应中场区域的全新职责,时刻警醒自己是一名中场,而不再是前场球员。

实际上,受制于曼联在进攻端的表现,客场作战,尤其是早早先进一球的阿森纳今天还算没有在逼抢环节投入多少心力,否则曼联在中后场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清晰。

除了布鲁诺这个单点之外,球队整体的问题就是出球环节仍有不足,或者说,仍然很依赖前锋球员的接球成功率。

就像库尼亚和姆贝乌莫这场表现很好,两人一共刷出9次射门数据,占据全队射门数的41%,但是,除了这些让大家眼前一亮的进攻表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两人的其他数据则让人比较担心:两人一共8次争顶,只成功2次;地面拼抢21次,成功11次。

另一个打在前场的芒特,在这两项数据都没有参与很多部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这样的战术职责下,两人的很多好机会都没有抓住,其实是无可指摘的。

还是我们昨天就说过的,他们在原俱乐部不做这个工作,所以在干了活之后,打不出效率,反而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留给谢什科的时间可能不会很多,阿莫林可能需要赶鸭子上架。

对阵阿森纳的这场比赛,有了中锋压阵之后,库尼亚的表现就好了很多很多,尤其是这两次进攻的接球位置,都是其更擅长,更能发挥特点的区域:

图片

图片

但是,谢什科的特点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包括这场比赛替补登场的20分钟左右,也能看得出来,你指望他干活确实比较勉强。

这一问题,在对阵阿森纳的最后时刻反而不明显,因为正如其他人所说,你可以感觉到阿森纳在努力守住比分优势的意图,所以谢什科站在前边就可以牵制住对手,就可以把库尼亚换到二线。

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其他豪门,是在思路上更为积极主动的对手,甚至还在尝试着打进第二球的球队,那么如果站在最前面的球员干不了活,问题就会变得相当棘手。

而到了那个时候,到了成绩糟糕的时候,库尼亚的这种肢体动作,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媒体的焦点了:

图片

图片

所以,曼联需要提前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寻找解决办法。

其中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谢什科变成跑狗,就像最后一场季前赛的这条线路一样,库尼亚或姆贝乌莫在二线做支点,从而衔接长传,让谢什科去冲击身后:

图片

当然了,难免就会重新出现叼飞盘的模样,而且这一思路实际上是在牺牲库尼亚和姆贝乌莫的效率的基础上,指望谢什科的进攻效率。

换句话说,你要牺牲两个在上赛季英超打出高效率的球员的身体,指望一个没有打过英超,算是在德甲刚刚打出效率的新援。

所以听起来就很奇怪,但转会窗口的操作结果,就是这样显示的。

其次,在中场难以摆脱转身的情况下,你就需要指望边中卫的更大幅度的参与,像约罗的这次带球向前,就需要更频繁地出现,甚至要更大胆地出现,不仅要向前带,还要尝试着带球穿越防线:

图片

在这一点上,马兹拉维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他的重要性也需要提高。

至于到了进攻端,就更不必说了。

下半场比赛,曼联两次威胁进攻,其实都来自于边中卫的深度参与,一次卢克-肖,一次德里赫特,他们的前插都给对手带来了防守上的难题:

图片

图片

这就是三后卫体系里,边中卫的关键特点,孔蒂在切尔西和热刺时期使用阿兹皮利奎塔和本-戴维斯,就是这一思路的关键部分,曼联也需要加强这一点。

所以,思路上的以攻代守,其实已经无法更改,不管是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采用这一思路才是本赛季的正道。

而在具体的方法上,前锋干活、后卫参与,都是少不了的,反倒是你要主打防守反击,或者是高位压迫,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最后,既然是强强对话,我们再来说几句阿森纳。

这场比赛的阿森纳,其实和季前赛对阵热刺的时候出现了类似的问题,那就是中后场实在是过于过大,虽然苏维门迪比内尔高稍矮一些,但我们在对阵热刺的时候就提到过这名球员的特点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所以你指望他像维蒂尼亚、若日尼奥,哪怕是托马斯一样,都是抱错了希望,这名具有一定全面性的球员,更适合被放置在双后腰的体系里。

但阿尔特塔显然不会轻易改变体系,因为本赛季的引援思路都是对位加强的。

这样一来,整个后场就变得非常笨重,独立出球就变得额外困难:

图片

图片

这也就是我们在之前就说过的,厄德高和特罗萨德这些球员的重要性,反而因此变得更高了,就像这次建立进攻,就需要厄德高来处理:

图片

然而,风格上的变化导致厄德高的重要性提高,那么他在这场比赛表现如何呢?

从数据上也能看得出来,触球63次,是阿森纳队内最高的表现,但丢失球权18次,则是包括曼联在内的全场最高。

如果说上赛季的表现,就已经让部分阿森纳球迷对他有所不满了,那么这个赛季的阿森纳变成这个样子,阿尔特塔相当于要把厄德高架在火上烤了。

至于哲凯赖什,我们在其他平台也提到过这名球员:

图片

当时还很早,为了避免曼联买不到哲凯赖什,我便说葡萄酸的批评,也为了给曼联球迷打些预防针,所以早早就给出了判断。

本场输给德里赫特,其实倒很正常,但这次持球表现,其实就说明了他技术粗糙的问题:

图片

季前赛输给热刺,其实就说明了阿森纳的战术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才认为这场比赛的阿森纳表现不佳,而你不能因此反推曼联如何如何。

球队的进步,还是需要在对阵富勒姆的时候继续观察。

之前做的小调查,75%的接受调查的球迷群体认为曼联本赛季至少要打进前8名,这意味着曼联至少需要超过上赛季排在自己身前的6个对手,如果是进入欧冠区,这意味着至少要超过9个对手。

这看起来不多,但丝毫不简单,所以已知的经验教训,以及可以预料到的艰难困苦,都要提前做好预案。

唯有如此,才能成功。

图片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暂无评论